以下圖片不是甚麼景點,也沒有美感,但對我來說,是滿載情感及令我重拾兒時的生活片段。
皇后大道西、卑路乍街,是兒時返學的路線,
每天來回一次。大道西轉入卑路乍街,
便見寶翠園矗立眼前,前身是公務員宿舍,
西環區得以升呢便是由它帶動。
卑路乍街一邊是山,一邊近海,這座消防局外殼
仍然保留,但已成為保良局療養院。
仍然保留,但已成為保良局療養院。
近山一邊沒有發展空間,但仍然面目全非,
六零年代制水時,曾經來山邊輪候山水,甚至駁喉取水。
山邊幾個防空洞,每次經過都覺得很有神秘感,現已封閉。
另一個防空洞
西環街坊福利會仍在,但已被密封,且功能改變。
以前是供街坊聚會,飲宴之所。
街坊福利會對面就是我的舊居(卑路乍街17號),
兒時住的是騎樓式舊樓,後因清拆遷出。
近海一邊以前全是貨倉,苦力從海邊躉船把大米,
麵粉等抬進貨倉,絡繹不絕,現在全部是高樓大廈。
舊居對面是人造花廠,每日定時交收膠花,
我們在騎樓見到花廠開門,便過去排隊,
將一袋袋的膠花搬回家加工幫補生活費。
我們在騎樓見到花廠開門,便過去排隊,
將一袋袋的膠花搬回家加工幫補生活費。
舊居拆卸後,搬到卑路乍街34號的唐樓,
樓高十層但沒有電梯(我們住在三樓),結束板間房的生活。
樓高十層但沒有電梯(我們住在三樓),結束板間房的生活。
北街,以前是濕漉漉的街市,常跟母親來買餸,
如今變成這個模樣。
如今變成這個模樣。
士美菲道,以前有一間香港實業工廠,在最艱難
的歲月,母親就在這裡做女工,養活一家人。
的歲月,母親就在這裡做女工,養活一家人。
何曾想像到,西環竟然有兩間酒店。
吉席街電車總站以前是港島西的盡頭,
如今的發展是一路向西,還有地鐵到達。
靚仔時西環嗰頭係太平戲院、煤氣鼓比較熟少少, 那時...由上環沿大道西行落去睇戲。
回覆刪除電單路(還是你說的海皮?)以前好似有個均益倉的, 不過連正確位置都不知道。
西環除了兩間酒店, 現在還有個權力中心添... :-)
電車路以前盡是貨倉,均益倉可能是現時的均益大廈吧﹗權力中心在西營盤,不過現在統稱西環了﹗
回覆刪除